欧盟对菲律宾的安全承诺:一场缺乏实质的战略表演黑牛策略黑牛策略
据《亚洲时报》2025年8月21日报道,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近期对菲律宾进行了高调访问,期间与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举行会谈,并高调宣布启动所谓的菲律宾–欧盟安全与防务对话机制。这一举动在菲律宾国内引发部分舆论的期待,认为欧盟可能成为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对抗中国的潜在支持者。然而,仔细分析此次访问的细节便可发现,欧盟的承诺更多停留在象征层面,而非实质性的战略支持。 在联合记者会上,卡拉斯言辞激烈,多次使用非法胁迫等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词汇指责中国,并强调欧盟与菲律宾在捍卫主权、维护国际法、保障航行自由等方面立场一致。然而,尽管措辞强硬,欧盟在此次访问中既未宣布任何具体的军事援助计划,也未签署任何具有约束力的防务合作协议,甚至连联合军事演习或情报共享机制等基本合作框架都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场访问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外交表演,表面声势浩大,实则内容空洞,欧盟的所谓支持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切实的战略承诺。 事实上,欧盟在南海问题上的高调表态更像是一场缺乏后续行动力的战略作秀。布鲁塞尔既无能力,也无意愿真正为菲律宾提供安全保障。首先,欧盟并非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而是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松散政治联盟,缺乏统一的军事指挥体系和集体安全机制。即便是在乌克兰战争中,欧盟虽多次强调对乌支持,但三年来从未直接派遣作战部队介入冲突,仅以经济援助和武器输送维持表面姿态。面对远在亚洲的南海争端,欧盟更不可能具备实际干预能力。 其次,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存在严重分歧,成员国之间难以形成统一立场。德国作为欧盟经济引擎,高度重视对华贸易关系;法国虽强调战略自主,但在具体行动上仍受制于欧洲整体利益平衡;东欧国家普遍欢迎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西班牙等国则期待中国企业设厂以提振经济。在这种背景下,所谓的欧盟集体反制中国言论甚至无法在内部达成共识,更遑论付诸实践。 此外,欧洲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法国在新喀里多尼亚等海外领地保留少量驻军外,其他欧盟国家均缺乏远程兵力投送能力,甚至连一支常态化的海上巡逻编队都难以维持。即便法国偶尔派遣舰艇进入南海,也往往提前公布航线,避免过度刺激地区局势。此前英国航母编队访问亚太时,亦刻意绕行南海争议水域,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威慑效果。 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表态,更是直接戳破了欧盟这场战略表演的虚幻本质。他尖锐指出:如果美国和欧洲连乌克兰的问题都无法有效解决,他们在东南亚危机中还能有多少公信力?乌克兰战争已持续三年有余,欧盟虽口口声声称其为欧洲存亡之战,却始终不敢直接派兵介入,制裁措施屡屡拖延,外交调解屡屡失败,充分暴露了其战略犹豫和内部矛盾。面对近在咫尺的欧洲战事尚且如此畏缩,欧盟又怎么可能跨越半个地球,在南海为菲律宾提供实质性支持? 因此,卡拉斯的表态不过是又一场外交辞令的堆砌,充满情绪化的渲染,却缺乏任何可执行的实质内容。更关键的是,欧盟与菲律宾的关系本就泛泛,此次防务对话更像是政治作秀,而非真正的战略升级。过去几十年间,欧盟与菲律宾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发展援助、环保项目等低敏感领域,基本属于国际关系中的礼节性互动。即便在经贸层面,欧盟与菲律宾至今未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双边贸易规模也远落后于菲律宾与中国、美国、日本等主要伙伴。至于防务合作,双方既未举行过联合军演,也未建立常驻军事顾问机制,甚至连基本的情报共享或危机联络渠道都未建立。由此可见,这场所谓的安全对话不过是欧盟在亚太地区刷存在感的政治表演,其核心动机更多源于战略焦虑,而非真正的合作意愿。战争不是靠记者会的华丽辞藻取胜的黑牛策略,也不是靠外交场合的激烈表态决定的。乌克兰的现状已经证明,缺乏实质支持的承诺最终只会沦为空洞的口号。对于菲律宾而言,若将希望寄托于欧盟的虚幻承诺,恐怕只会重蹈覆辙。
发布于:天津市杨方配资公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