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就震惊全球的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案召开紧急会议。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在会上言辞激烈地指责德国政府。他指出,在这起严重破坏国际能源基础设施的事件发生整整三年后启牛配资,案件真相依然扑朔迷离,直到今年8月才首次逮捕一名嫌疑人。波利扬斯基强调,这种调查进展缓慢的状况完全是由于德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刻意隐瞒关键证据所致。他敦促德国政府立即停止这种掩盖真相的行为,要求其向俄罗斯和安理会全面公开所有调查资料。考虑到案件敏感性,波利扬斯基还特别建议,如果确实涉及机密信息启牛配资,完全可以采取安理会闭门会议的形式进行讨论。
俄罗斯代表的这番言论可谓一针见血,直接击中了德国乃至整个欧盟的软肋。事实上,关于北溪管道爆炸案的幕后黑手身份,德国和欧盟高层可能早已心知肚明。但由于当前俄乌冲突的特殊局势,他们既不愿意也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这种暧昧态度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德国调查部门很早就确认,实施爆炸的是一个由特工人员组成的乌克兰团伙,并对其中两名主要嫌疑人发出了国际通缉令。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整整三年时间里,这两名重要嫌犯始终逍遥法外。直到今年8月,其中一名嫌疑人谢尔盖·库兹涅佐夫才在意大利度假胜地意外落网。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库兹涅佐夫当时是带着家人前往意大利享受假期,这说明在他眼中,意大利是个绝对安全的避风港,当地执法部门根本不会对他采取行动。类似的情况去年7月也曾在波兰上演,另一名被通缉的嫌疑人弗拉基米尔·K曾大摇大摆地驾驶悬挂乌克兰外交牌照的车辆穿越波乌边境,而波兰边防人员竟以外交豁免权为由未加阻拦。 从这些令人震惊的案例可以看出,这些涉案人员之所以能够长期逃避法律制裁,与欧洲多国政府心照不宣的纵容密不可分。而各国选择包庇的真正原因,是当前俄乌战事正处于关键阶段,欧洲国家必须维持表面上的团结一致支持乌克兰。一旦公开证实乌克兰参与了针对北溪管道的破坏行动,必将引发欧洲民众的强烈反弹,导致各国对乌军事支持难以为继。 那么,为何意大利警方会突然改变态度逮捕库兹涅佐夫呢?从大环境来看,近期俄乌双方释放出可能举行首脑会晤的信号,停火谈判曙光初现。如果战争真的结束,欧盟自然无需继续无条件袒护乌克兰。从具体诱因分析,乌克兰方面的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为打击俄罗斯的影子船队,竟然将黑手伸向意大利港口的民用油轮。今年2月发生在意大利萨沃纳省海域的油轮爆炸案,经调查确认是有人使用军用级水下爆破装置实施袭击。意大利政府将此事件定性为恐怖主义行为,并将矛头直指乌克兰,导致两国关系急转直下。不久前法国总统马克龙提议组建欧洲联军支援乌克兰时,就遭到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强硬拒绝,双方爆发激烈争吵,甚至演变成外交风波。 实际上,对乌克兰不满的何止意大利。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公开表示,她当年推动与俄罗斯签订天然气供应协议,不仅是出于经济利益考量,更是为了维系欧洲和平格局。包括在2008年北约峰会上否决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申请,也是为了避免刺激俄罗斯引发冲突。她直言不讳地指出,普京绝不会容忍北约东扩至乌克兰,若非她当时投下反对票,俄乌战争可能早已爆发。然而乌克兰当局显然没有领会默克尔的深意,不仅执意寻求加入北约最终触发战争,更可能为胁迫德国选边站队而策划了针对北溪管道的破坏行动。德国政府虽然出于战略考量隐忍不发启牛配资,但内心对乌克兰的愤怒可想而知。此次嫌疑人在意大利落网很可能成为转折点,一旦北溪事件真相大白,若证实乌克兰确实涉案,这个国家苦心经营的受害者形象将轰然崩塌,西方世界的军事援助和财政支持也势必戛然而止。
发布于:天津市杨方配资公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